导入数据...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历程、建设概况
[四川师范大学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查看:1007
  来源:

一、发展历程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组建于2008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煤炭工业部直属成都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院现有1个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本科专业,其中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了四川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学院所属“四川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为国家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700余人。

学院所属“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四川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总值2800多万元,建有50余个基础与专业实验室。

安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在原来各校区工程类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基础上经过整合与优化而来。其前身可追溯至1984年建立的安全技术实验中心。在我国著名矿山安全生产专家平寿康教授的带领下,建设的瓦斯防治与通风安全、矿山机电安全实验室等,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矿山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2008年以来,中心入选中央财政与地方高校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先后获得4批共1100余万资金资助,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跨入快车道。

 

二、建设概况

在涉及瓦斯等危险物品的燃烧与爆炸、狭小及地下空间的作业与应急救援,事故模拟与抢险救灾等矿山、土木、建筑及其他安全领域,传统实验方式难以完成,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实验要求。中心正是围绕安全工程领域特殊的极端环境以及不可逆的实验项目而开发建设、逐步发展壮大的。

中心坚持“校企共建,面向现场;自制自创,服务教学;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建设特色,建立了6个虚拟仿真实验分室:矿山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室、BIM与建筑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室、机电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室、安全人机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公共安全与应急虚拟仿真实验室以及安全能力测试中心。开发了36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现了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

中心建筑面积约有11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26台(套),总值1200多万元。中心面向全校6个本科专业,承担实验课程30门,实验学生人数4390人次/年,实验人时数99286学时/年。近5年先后累计完成61项开放式项目(包括各级竞赛和科创、校级开放式项目、自制实验设备项目),累计参与学生人数2133人次,开放人时数100897学时,约20180学时/年。

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规范制度和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为隆泗教授。现有各类专职实验人员4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级)21人,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11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占67%,平均年龄42岁。

近年来,中心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培养方面,学生依托中心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14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16项,四川省挑战杯获奖2项,四川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获奖3项,四川省工业设计大赛获奖26项,其中陈润东同学依托中心完成的作品《全地形安全救援车》获得了四川省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并被省工业设计协会推荐参加2017德国IF设计大赛。教学研究方面,中心教师完成各级教改课题30余项,省部级6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32篇;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3项,研究成果“推进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探索机电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新机制”获得201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煤矿机电设备与安全管理”获得四川省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煤矿安全知识问答”获得四川省优秀图书出版二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11项。科学研究方面,中心教师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国煤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六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社会服务方面,中心承担了全省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实验培训和安全能力模拟测试工作,参加培训和测试人员达两万余人次。

   中心已发展成为我省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实验、实践基地,为我省安全工程人才的培养以及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